发布日期:2025-08-05 04:50 点击次数:166
房贷还没还完,孩子的学费又要交了...
银行柜员小张看着季度考核表,眉头紧锁
当我们把血汗钱存入银行,或每月偿还房贷时,
很少有人会思考一个问题:这家银行究竟健康吗?
为了了解我国目前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问题贷款占比情况,我们的唐博士使用python编程实现对国内72家主要银行的财报中显示出的不良贷款率、问题贷款占比等数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最终得到了这张表的结果。
这72家主要银行最新风险数据刚刚出炉,
这份沉甸甸的“体检报告”揭示了令人震惊的行业真相:
有些银行,看似安全的银行体系,
内部风险分化竟如此触目惊心
01银行风险全景图:数据背后的惊涛骇浪
对上述72家,我们按银行类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当成都银行以0.66%的不良率笑傲群雄时,
长城HX银行3.85%的数据犹如一颗定时炸弹——
这已是行业警戒线(1.5%)的2.5倍.
更令人忧心的是问题贷款占比(含关注类贷款)。
重庆SX银行4.89%的数值背后,隐藏着更惊人的历史轨迹:
其问题贷款从2021年6.10%飙升到2022年7.95%,像极了病危患者陡升的心电图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统计最新数据显示:
2025年一季度,我国所有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51%,其中损失类贷款占比达到了0.59%。
当我们把上述统计的72家银行数据与之对照时,
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金融机构,正在危险线上挣扎。
02 风险裂变地图:谁在裸泳,谁穿着救生衣
首先是城商行阵营冰火两重天。
成都银行以0.66%不良率、1.09%问题贷款占比成为“双冠王”,
其风险控制能力甚至碾压众多股份制银行。
而长城HX银行不仅不良率高达3.85%,问题贷款占比4.73%更是触目惊心。
其次,股份行暗流汹涌
ZX银行以0.95%不良率维持体面,但2.24%的问题贷款占比已露出獠牙。
更令人警觉的是ZX银行,财报第20页写的不良贷款率是1.5%,
2024年不良率1.5%来讲,看似可控。
但其问题贷款从2021年3.54%暴涨至2022年3.88%,犹如暗疮正在化脓。
第三,国有大行同样也遭遇中年危机。
四大行不良率集体突破1.25%,
其中工商银行问题贷款占比高达3.36%。
建行更是以3.23%的问题贷款占比,
叠加3.81%的2023年历史高位,
昔日“最安全银行”光环正在褪色。
最后,就是区域银行的生死时速。
ZX银行呈现诡异波动,
2021年问题贷款占比3.86%,
2022年骤降至2.84%,
2024年又反弹至2.12%。
这种过山车式数据,
暴露出部分区域银行用技术手段掩盖风险的嫌疑。
03风险溯源:三头灰犀牛正在冲来
第一头灰犀牛:房地产后遗症集中爆发
唐博士认为:“开发贷已成重灾区,某头部房企暴雷后,我们关注类贷款激增40%。”
某银行的案例触目惊心:
其问题贷款占比从2021年4.12%飙升至2022年5.00%,
正是房地产调控的“手术刀”切中了风险脓包。
第二头灰犀牛:区域经济失衡
当沿海银行享受数字经济红利时,中西部银行正吞下产业转型的苦果。
云南HT银行问题贷款占比从2022年1.35%猛增至2024年3.46%,三年涨幅156%。
这背后是传统支柱产业萎缩的残酷现实。
第三头灰犀牛:风控能力代际差
宁波银行用0.76%的不良率证明科技赋能的威力——
其智能风控系统可实时监测500+风险指标。
反观某问题银行,信贷员仍靠“酒桌察人”放贷,抵押物评估漏洞百出。
04防御指南:守护钱袋的三大防火墙
首先是储户自救法则
三个存钱罐原则:50万存款保险额度内分散存放
避开高危银行:问题贷款占比超3%的银行慎选
关注财报暗语:当“重组贷款”项目异常增长时警惕
对于从业者,唐博士给出的生存指南是:
“现在宁可放弃大客户,也要守住‘三三制’底线:
单户贷款不超资本净额3%,
行业集中度不超30%,
区域集中度不超30%。”
其次,政策防护网正在编织
存款保险基金已积累超1200亿“安全垫”,
金监总局推行“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对问题贷款占比超4%的银行启动“贴身监管”。
同时,一些银行用科技证明,
风险防控不是成本中心,而是核心竞争力。
当重庆SX银行还在为6.72%的问题贷款焦头烂额时,
杭州银行已用0.76%的不良率拿下年度最佳风控大奖。
当你在为孩子挑选学区房时,是否查看过房贷银行的健康指标?
当年终奖存入某家银行时,可曾想过那串神秘数字背后的风险?
银行体系的裂痕从未消失,只是被货币洪流暂时掩盖。
72家银行的体检报告犹如一面照妖镜——
有的银行在科技赋能中涅槃重生,有的则在风险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场生死时速的较量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局中人。
注:文中一些银行的名称是使用了拼音来代替,目的就是大家都懂的规范要求。
上一篇:美元单日暴跌1%、黄金冲破3350:非农黑天鹅点燃全球避险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