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8 16:14 点击次数:150
8月12日零点前最后几小时,特朗普突然签署行政令,将中美关税休战期延长90天!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商务部连发三份通知:对日本、加拿大加征最高40.5%保证金,却对印度终止调查。
刚威胁“三位数关税”的美国财长贝森特,转头就改口称“中美接近达成长期协议”。
这场全球瞩目的博弈背后,是特朗普的“大豆勒索”、盟友的集体破防,还有中国一套精准反制的组合拳。
华盛顿时间8月11日深夜,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距离中美关税休战期失效只剩3小时,特朗普终于抓起钢笔,在延期行政令上签了名。
几小时后,中国商务部官网同步更新公告,确认暂停对美加征关税。
这场卡着倒计时的延期,被外媒称为“悬崖边的握手”。
特朗普显然不甘心白白让步。
签字前夜,他还在白宫记者会上喊话:“中国该把美国大豆订单翻四倍! ”
他特意强调美国大豆产量充足,甚至暗示这能“快速解决贸易逆差”。
这种临门一脚加码的套路,正是他惯用的“胆小鬼游戏”,赌对方先退缩。
但中方代表团根本没接招,反倒转身亮出了反制武器。
就在中美宣布延期的同一天,三封来自中国商务部的公函分别发往新德里、东京和渥太华。
印度收到的是“终止调查”通知:针对卤化丁基橡胶的反倾销调查正式结束,理由是“进口量不足3%,属可忽略范围”。
日本和加拿大拿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裁定书。
两国出口的同类产品被认定存在倾销,日本企业需缴纳13.8%-30.1%保证金,加拿大企业更高达26.2%-40.5%。
中国还单独对加拿大豌豆淀粉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直戳其农业命脉。
这套差异化的反制策略背后,藏着精密的战略计算。
印度刚在7月底被美国突袭式加征25%关税,特朗普甚至羞辱性地提议“让巴基斯坦卖油给印度”。
中方此刻豁免调查,既分化美印阵营,又给莫迪政府递了根合作橄榄枝。
而日本和加拿大则因紧跟美国付出代价。
日本汽车产业链依赖卤化丁基橡胶,加拿大更惨,特朗普刚对其加征35%木材关税,中国反制让特鲁多政府雪上加霜。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态度反转更耐人寻味。
8月12日,他在记者会上突然放出乐观信号:“中美已非常接近达成长期贸易协议! ”
他甚至透露“特朗普可能在年底访华”,尽管补充说“总统还没答应”。
而就在两周前,这位财长还在瑞典会谈中威胁对中国征收100%关税,理由竟是“中国买俄罗斯石油”。
贝森特的突然软化并非良心发现。
内部文件显示,美国通胀率已飙至5.2%,若对中国全面加税,通胀将再跳涨1.5%。
更棘手的是,美国出口审批系统陷入瘫痪。
数千份对华技术出口申请被积压,包括英伟达AI芯片许可证。
企业急得跳脚:“再拖下去,中国市场就被别人占了! ”
连中美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都公开喊话白宫:“赶紧放开出口! ”
盟友阵营的离心离德也让美国头疼。
欧盟拒绝兑现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承诺,法德痛斥“这是出卖主权”。
日本嘴上答应配合美国,背地里却和韩国加速推进本币结算。
最打脸的是印度网民评论:“美国不敢对中国出手,就只会拿盟友开刀? ”
甚至美国网友都回怼:“中国有稀土王牌,你们有什么? ”
中国手中的筹码确实让美国投鼠忌器。
稀土管控已卡住美国军工脖子,部分军用稀土断供导致生产线停摆。
关税反制更是精准打击:2月对美煤炭、LNG加征15%关税后,特朗普力推的能源出口战略直接受创。
连贝森特私下都承认:“在能源议题上,我们没多少牌可打。”
特朗普政府最失算的,是误判了中国的反制决心。
瑞典谈判时,美方试图强塞“切断伊朗石油”等政治条件,中方代表当场回击:“中国是主权国家,宁愿交100%关税也不接受干涉! ”
这句话让全场美欧代表瞬间沉默。
原计划抱团施压的“七国同盟”,当场裂开缝隙。
如今休战延期虽已落定,但博弈远未停止。
美国保留了对芬太尼类物质的20%专项关税,中国也维持着对美国农产品的检疫限制。
特斯拉上海工厂虽重启了生产线扩容,但全美零售商仍盯着11月的“新关税死线”。
这场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贸易拉锯战,每一轮攻防都在重塑世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