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8 04:18 点击次数:62
我们之前有聊到日本有900万套空房,很多空房已经破败不堪,但是始终没有办法拆除,最核心的原因是拆除的成本很高,日本空置房,越拆越贵,越贵越不拆。
在日本,拆房子远没你想的那么轻松。
根据日本解体工程撮合平台クラッソーネ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拆一栋普通木造住宅的平均费用已经涨到187.7万日元(约人民币9.1万),比2023年贵了7%,比2020年前贵了整整27%。
木造的房子算是所有房子的种类中拆除成本最低的了,要是铁骨?RC或者SRC的房子拆除成本就会更高。
换句话说,拆除一个老破旧的一户建所花费的成本足够在日本买一辆全新的小型车,甚至在国内买台配置不错的新能源。
那么日本拆房需要的花费都有哪些呢?
解体总价 ≈(人工单价×工时)+(机械台班×燃油)+(运输距离×运价)+(废弃物体量×处置单价)+(合规与风险成本)+(管理与利润)。
这些花费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点:废弃物处置、人工与机械、燃料与物流。
1、废弃物处理费:拆房变成“精细解体+全程追踪”。
过去拆房子就是一推了之,如今日本《建筑工程再资源化法》规定混凝土、木材等必须分类回收,不分就违法。
这意味着,工人要先一块块拆、一堆堆分,再分别装车、运输。工序多了,工时长了,来回的车也多了,费用自然水涨船高。
而且,废料的去向还得用一份叫“产业废弃物管理票(Manifest)”全程追踪,每一联都有法律效力,丢一张都要挨罚。合规所需的工序、时间和管理成本,全都算进了价格里。
行业经验显示,废材处理费占总成本的30%~40%。有时木材、石膏板、塑料等分得越细,单项处置价会便宜点,但因为现场拆分更费工,最后的总账不一定能省钱。
另外,自2022年起,拆改前必须做石棉调查并报备,2023年起还得由有资质人员操作,一旦检出,防护和特殊处置都会让账单更厚。
2、人工越来越贵,机器也不省钱。
现在日本最难找的,不是客户,是肯上工地干活的人。老龄化叠加年轻人不愿干体力活,导致人手越来越紧缺。
政府给公共工程定的工价底线,今年又涨了5.9%,创十多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这个“底价”也顺带把民间拆房的人工费推上去了。
至于机械,可不止租台机器那么简单。你得给司机付工资,还得掏机器运来运去的费用。要是机器到了现场干不了活,比如等人手、等许可、临时停工,这些时间照样要算钱。
如果现场条件越刁钻,比如地方小、道路窄、挨着马路、只能在特定时间开工的话,那干活效率就越低,同样一天的钱,干出的活就更少。
一般来说,人工和机械加起来就占到总费用的三四成,再加上防尘、围挡等安全措施,价格自然越来越高。
3、油价是隐藏杀手。
拆房的大家伙可不是吃空气的。像挖掘机、卡车这些机械,一天要喝不少柴油。到2025年8月,日本柴油零售价大约154日元/升,即便政府有补贴,价格也一直在高位,对施工方来说是笔天天在烧的钱。
更麻烦的是,日本是能源进口国,燃料、材料价格加上汇率波动,都会通过各种收费表,层层传到施工成本里。换句话说,油价不降,拆房的账单也很难降下来。
根据クラッソーネ公司的数来看:2020年,有七成的拆房工程价格集中在100万~159万日元;到了2024年,这个价位的工程只剩下三成,取而代之的主流区间变成了160万~219万日元。
过去“150万就能搞定一栋”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你兜里没个200万,基本别想动工。
拆不起就等于空置房烂在那。
日本全国平均每7套住宅就有1套是空着的,有些地方甚至一条街里三分之一的房子没人住。
不拆吧,房子可能自己垮,顺带砸了邻居家的院子;想拆吧,钱包立刻瘦一圈。于是,很多房主干脆摆烂,让房子一路烂成危房,老鼠搬进来,杂草长到齐腰,严重的还会引发火灾。
为了让业主愿意主动处理空置房,日本大约有四成的市町村推出了“空き家解体补助金”。补助比例一般是总费用的30%~50%,上限多在50万~100万日元。相当于帮你省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拆房账单。
毕竟还有三分之二需要自己出。日本旧房解体行业普遍的判断是:这波成本上涨不是短期波动,而是长期趋势。环保法规不会松,人工费只会继续攀升,油价也回不到十年前的低位。换句话说,你等得越久,拆房这笔账就会越贵。今年你不拆,往后,就更拆不起。
不过,这事可不只是坏消息,反而是个机会窗口。围绕空置房的生意,未来几年很可能会越做越大。
你可以帮房主用最低的预算,把危房翻新成可出租、可做民宿的房子,比直接推倒划算多了;也能撮合几位房主一起找施工队,拼单压价;甚至低价收购这些空置房,简单整修后改成长租、仓库或者小店铺;要是干脆一点,还能做成“拆除到新建”一条龙,让房主连图纸都不用操心。
当别人还在发愁拆不起时,你可能已经在想办法让他们“拆得起、拆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