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热点资讯
爱电竞介绍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渭南崛起正当时!黄河战略风口,工业增速全省第一!
渭南崛起正当时!黄河战略风口,工业增速全省第一!

发布日期:2025-07-10 11:35    点击次数:91

记得去年开车路过渭南,朋友指着窗外说:“看这连片的麦田,过去十几年老叫人觉得可惜啊——守着华山脚下,怎么就跟不上趟呢?”我望着远处起伏的秦岭,心里也犯嘀咕。是啊,这片流淌着渭河水的土地,贴着潼关古道的咽喉要地,怎么就静悄悄过了这么多年?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个默默无闻的地方,这几年竟然大变样?

早些年去渭南出差,火车站外的三轮车师傅总爱念叨:“咱这儿啊,就是个中转站,客人下车撒泡尿就走。” 这话听着糙,可道出了实情。你看地图就明白,渭南卡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汇点上,自古是西北往华北的必经之路。可位置再好,路不通也白搭。我二十年前头回去韩城,大巴在土路上颠了五个钟头,下车时浑身骨头都要散架。

转折点大概是从那几条铁路动脉贯通开始的。有回碰见位跑货运的老司机,他拍着方向盘笑:“现在一脚油门,早上装西安的苹果,中午就能在郑州市场卸货。” 路通了,死棋就盘活了。 去年深秋我在临渭区见过热火朝天的工地,当地人告诉我那是连霍高速的新立交:“往后三门峡的煤,山西的焦炭,全从咱这儿分流。”

要说家里有矿这事,渭南是真不含糊。前阵子看新闻说个趣闻,某能源企业在合阳县勘探时,钻头下去没见着预定层的煤矿,反倒捅穿了盐矿层——这事虽然让勘探队哭笑不得,倒印证了民间传的“渭南地下随便挖,总不落空”的说法。煤炭储量够几代人挖不说,石灰岩山脉横亘北部,浇灌出的麦田能铺到天边去。有个种粮大户跟我算过账:“一亩冬小麦够三十个成年人吃整年,我们这产粮区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可你要以为渭南只会靠天吃饭就错了。清明去华山旅游那会儿,听导游讲了个新鲜事:山脚下农家乐老板把西凤酒空瓶改造成花盆,种上秦岭特色草药,游客抢着买。“这叫华山铁皮石斛!”老板操着方言得意地晃着酒瓶子,“城里人稀罕得很呢!” 这种土洋结合的路子,可不比空喊产业升级实在多了?

走在潼关古城墙下,撞见群穿汉服的年轻人。闲聊才知是山西过来的大学生:“高铁四十分钟就到,比去我们省会还快!”他们举着云台在瓮城拍视频,说要搞什么“沉浸式历史体验”。翻看本地文旅报告才恍然,像西岳庙这样的老古董去年游客翻了番—— 那些被遗忘在县志里的名字,现在都成了短视频平台的热门定位点。

政策这双看不见的手,往往比啥都实在。记得某次在渭南高新区看到个新能源电池项目,负责人是留美博士。他说本来要去南方的,结果发现这里地价只要沿海的三分之一,还有专项人才补贴。“更关键是,”他指着车间里的设备,“隔壁就是西北最大的石墨矿,原材料运费省下一大截。”这倒让我想起个细节:去年省里突然新增了好几条直达渭南的省道,现在想来怕不是临时起意。

最让人感慨的是那栋立在荒地上的研发中心。两年前经过时还是围着蓝色铁皮,今年再去,玻璃幕墙亮得晃眼。门口保安说得实在:“别看楼里年轻人整天对着电脑,他们捣鼓的硅材料订单都排到后年了。” 在韩城见到过当地企业与西交大联合搞的镁合金实验室,穿白大褂的研究员和穿工服的老师傅同桌吃饭——这样的场景在外头倒少见。

有回在渭河岸边遇到个晨练的老先生,他指着对岸正在崛起的建筑群说:“我小时候在这儿摸鱼虾,儿子辈去深圳打工,现在孙子大学毕业,反倒回来搞什么智慧农业。”这话耐人寻味,所谓“晚来的富贵”,谁说不是三代人的接力跑呢?

走在今时今日的渭南街头,老粮仓改造的文创园亮着霓虹,运煤专线旁飞驰着高铁。 忽然就想起二十年前那个三轮车师傅的话。如果再见着他,我一定要说:您那停车撒尿的中转站,现在可是八方来客都愿意住几宿的好地方喽!



爱电竞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