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7 14:04 点击次数:125
欧盟这波操作,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前脚还说着要加强合作,后脚就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来了个“下马威”。限制中国企业参与欧盟的医疗器械公共采购,这不明摆着“关门打狗”吗?2025年6月20日,欧盟委员会出台了这项限制措施,这日子挑得也真够“巧”的。
中国也不是吃素的,外交部和商务部轮番上阵,苦口婆心地劝说欧盟,希望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咱们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合作共赢才是正道。可是欧盟似乎铁了心要“单干”,对中国的善意完全无视,执意要搞保护主义那一套。
得,既然谈不拢,那就别怪咱们不客气了。7月6日,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对部分从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对等限制措施。简单来说,就是以后中国政府采购医疗器械时,预算超过4500万人民币的项目,欧盟企业就别想参与了。即便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它们提供的欧盟产医疗器械也不能超过合同总额的一半。当然,如果有些医疗器械只有欧盟能生产,那咱们也只能“捏着鼻子”继续采购。
这可不是咱们故意刁难欧盟,而是被逼无奈的反击。欧盟的限制措施摆明了就是歧视中国企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所以,咱们不得不采取对等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话说回来,欧盟这波操作真的让人看不懂。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搞贸易保护主义,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医疗器械行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欧盟这么做,最终损害的还是欧盟民众的利益。
这场中欧医疗器械贸易摩擦,最终会走向何方?双方是会继续“硬碰硬”,还是会坐下来好好谈谈?这还得看欧盟接下来的态度。咱们希望欧盟能早日认清形势,放弃对抗,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毕竟,合作才能共赢,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不过,咱们也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维护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从来不会妥协。欧盟要是继续执迷不悟,咱们奉陪到底!